图片丨字形演变
纸张的“纸”,我们太熟悉了,每天人们都要用到纸。但历史文明上,纸的出现并不早。在今天的文明记载中,纸被记载为东汉蔡伦造纸,其实早在西汉人们就已经开始能够造纸了,但质量不好,各地取材有别。到了东汉时期,蔡伦改进了造纸术,制造出了较为耐用的纸张,从而揭开了“纸”的时代。
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,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“灞桥纸”的实物,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。
我们从文字的发展史上亦能看到纸的诞生年代,“纸”有小篆,说明在秦时就有过纸的出现,它不曾出现在甲骨文、金文中,也表明那个时候人们普遍用于书写的是竹简和丝帛。
“纸”字为什么是绞丝旁(纟),这就要了解一下造纸的原料。蔡伦造纸时原料取材广泛,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,破布造的纸叫布纸,而渔网、破布均由麻类纤维制成,所以统称麻纸。这些类似丝线的纤维体就用绞丝旁归类了。
今天,我们古老的村落中依然能找到古人遗留下来的造纸坊间,用那些至今保留着的器具依旧可以制造出粗制的草纸,而取材仅仅是当地的树皮枯草而已。人们碾压这些树皮、草根制成浆,再用密制的箅(bì)子慢慢从水浆底部均匀的畀(bì)出一层薄浆,待其晾干就是一张纸。
于是人们造了“纸”字,说明它制浆于树皮草根,且由浆池底部淡出而得。
“纸”的读音不为“shì”而为“zhǐ”,大概是受了织布的“织”的影响,在古音中“zh、ch、sh”不分。在没有纸张之前,最为方便的书写材质就是织出来的布帛。但以布帛为纸太昂贵,就连皇帝的公文也都是采用竹简,而没有大量使用布帛。
qí
芪
图片丨字形演变
“芪”字今天读音“qí”,其古音与“chi”相近。草字头(艹)是说明它与草木有关。
它是一种主根发达,根系很深的植物。有一种中药叫黄芪,主要是用它的根。
内容来源:白双法教授著《双法字理》
更
多
精
彩
【双法字理】氏字家族
让汉字成为世界文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