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空城计)
(2)假装;冒充。《新唐书·魏徵传》:“隋乱,诡为道士。”这是说魏徵曾经假装过道士,他并非真正出家做了道士。
(魏徵像)
(3)差别;不同。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衡虽正必有差,尺寸虽齐必有诡。”高诱注:“诡,不同也。”衡器虽然平正,但也一定会有误差;尺寸虽然整齐划一,但也一定会有差别。
(4)怪异;奇特。《玉篇·言部》:“诡,怪也。”《管子·法禁》:“诡俗异体,大言法行。”实行奇怪的风俗和反常的礼节,语言夸大而行为骄傲。
(5)违反;违背。《韩非子·诡使》:“常贵其所以乱,而贱其所以治,是故天下之所欲,常与上之所以为治相诡也。”(君主)常常尊重那些造成祸乱的行为,而轻视那些能使社会安定的措施,因此下层人士向往的,就经常和君主应该用来治国的措施互相违背。
(《韩非子》书影)
(6)毁;破坏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论》:“若固之序事,不激诡,不抑抗。”李贤注:“诡,毁也。”就像班固叙述事情,不毁誉过当,不缩小夸张。
(7)羊骨上的一个部位。明刘侗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》卷二:“儿取羊后胫之膝之轮骨……其骨轮四面两端,凹曰真,凸曰诡。”这很可能说的就是羊骨拐,或称为嘎啦哈。如图:
(沙包和嘎啦哈)
此外,“诡”还是姓氏。《左传·庄公十六年》:“晋武公伐夷,执夷诡诸。”杜预注:“诡诸,周大夫。夷,采地名。”晋武公进攻夷地,俘虏了夷诡诸。
“诡”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诡的小篆写法)
(【说文解字】之466,部分图片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